中国乡村振兴与食药安全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日前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由北京大学与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与食药安全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日前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三农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干部职工、全国各地的行业精英、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开启高层次的研修学习。
本次研修班旨在培养既懂乡村振兴政策又精通食药安全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国家“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推进。课程涵盖政策解读、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风险管理等内容,通过理论授课、案例研讨、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严洁同志在致辞中表示:“乡村振兴与食药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北京大学始终秉持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希望通过此次研修班,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平台,为行业输送更多领军人才。”

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会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毛振宾局长强调:“保障食药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期待学员将所学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实际行动。”
开班仪式启动后,在庄严的授旗仪式环节中,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会长毛振宾、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严洁作为主礼嘉宾,郑重将班旗授予三农工作委员会的两位代表(三农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胡兆荣与三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机关文印室原主任宋军)。两位代表肃立接旗,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标志着本次研修班的使命与责任将正式传递。

胡兆荣主任表示:"这面旗帜承载着推动乡村振兴和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重任,我们将充分发挥三农工作委员会和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的专业优势,为学员搭建实践交流和互动平台,期待通过这次系统培训,培养出一批懂政策、精业务、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乡村振兴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注入新动能" 。开班仪式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亮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同志分别以“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为题,给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的理论授课。

马亮教授在"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课程中,深入分析了当前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前景。他通过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广东"粤省事"平台等典型案例,系统阐述了数字化如何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马教授特别强调:"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苏剑教授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课程中,结合最新经济数据,全面解读了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他从国际环境、国内政策、产业结构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苏教授指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乡村振兴与食品药品安全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两位教授的授课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和数据解读,帮助学员们拓宽了视野、深化了认识。课后,学员们纷纷表示,课程内容既有前瞻性又具指导意义,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自中国农垦集团农服中心的林园园同学在课后与大家共同分享了她在农业现代化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她结合集团农服中心在智慧农业、生态种植和乡村振兴中的创新案例,详细讲解了数字化技术如何提升农田管理效率,以及绿色种植模式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同学们通过她的生动讲述,不仅了解到中国农垦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还对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产生了浓厚兴趣。

来自台湾的王筌佑博士分享了他在农业数字化和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成果时,深入分析了当前全球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与区域经济政策的联动效应。他结合台湾地区在智慧农业、精准种植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如何优化农业生产链、降低成本并提高竞争力。同时,他从宏观经济视角出发,解读了国际贸易环境变动对农业市场的影响以及两岸农业合作在供应链稳定和技术互补上的潜在机遇。他的分享不仅提供了前沿的行业洞察,也为两岸农业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

据悉,本次研修班开班后,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三农工作委员会还将安排"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引领支撑食药安全和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振兴路径"、"农业品牌建设"、"预制菜对国际国内农业深加工与贸易竞争力的推动作用"、"日本核废水排放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评估与现状分析"等系列专题讲座,通过理论教学、案例研讨、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后续还将邀请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知名高校及相关专家授课并组织学员赴优秀企业或示范基地参访学习交流,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来源:三农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